摘要:一. 置管前心理護理是否有必要?答:有必要。①對于意識清楚的患者,置管前的心理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取得患者的配合,利于操作的順利進行。②對于意識不清楚或者處于鎮靜狀態的患者,依然需要心理護理,比如對我們即將開始的操作作出一定的解釋,深度昏迷的患者…
①對于意識清楚的患者,置管前的心理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的緊張情緒,取得患者的配合,利于操作的順利進行。②對于意識不清楚或者處于鎮靜狀態的患者,依然需要心理護理,比如對我們即將開始的操作作出一定的解釋,深度昏迷的患者依然不同程度的存在聽覺、觸覺、嗅覺,對外界刺激存在感知與反應,所以,我們對所有接受鼻腸管置管的患者均給予心理護理,事實證明,給予心理護理比不給予的效果要好。③對于置管護士,同樣應給予自身心理護理,置管過程可能順利也可能不順利,我們應放平心態,戒驕戒躁,不強求速成,應依照流程步步跟進,步步為營。
① 將現有的胃管撤去,再留置腸管。胃管較腸管的管徑大一些,遇上患者解剖原因或水腫原因,胃管會阻礙腸管通過咽后壁進入胃內。② 將腸管尖段導絲撤下0.5cm,再次嘗試。腸管尖段導絲撤下0.5cm后,導管尖段的韌性減低,軟度提高,對于阻力大、回彈明顯的案例可嘗試此方法。③ 利用吞咽動作,順勢而下。清醒患者囑患者做吞咽動作,在吞咽的同時輕輕送管;對于意識不清醒的患者可通過對與舌咽神經、迷走神經相關的穴位進行推拿和按揉,如百勞、廉泉、夾廉泉、太沖等穴位以刺激吞咽反射,簡單一點,我們可以對咽喉部位的皮膚和肌肉適當按摩,以刺激產生吞咽動作。
可首選右側,兩次未成功后,可變換體位為平臥位,繼而左側臥位。每位患者胃的解剖不盡相同,可能是生理的也可能是病理的,沒有一個體位是萬能體位,只能在不斷的摸索與嘗試中,找到適合此患者的置管方法。我們的常規做法是根據正常胃的解剖結構,先取右側臥位,因其置管的走形、胃的形態及幽門口位置,具有一致性;兩次未成功,則考慮更換體位為平臥位、左側臥位。
建議先不要注氣,注氣為最后一招。注氣之后,胃腔存有氣體,一是會導致患者胃部的不舒適,并且導致一定程度的腸脹氣,二是這些氣體不一定都能被抽出,胃內如殘留氣體,會影響我們后期用超聲來判斷,超聲有兩怕,一怕骨頭二怕氣,所以建議先不要注氣。在試過多次之后還無法置管成功,我們可嘗試用注氣的方法,注氣量為200-400ml,注氣之后,胃腔增大,幽門口張開,利于腸管順利通過幽門。
置管前給予促進胃腸蠕動,能夠有效提高置管的成功率。②中醫療法:足三里穴位注射、腹部按摩、耳穴貼壓、穴位按摩(如咽喉穴、胃小腸穴、交感穴)等。③聯合療法:將藥物療法與中醫療法相結合,我科采用胃復安靜脈注射聯合足三里穴位注射的方法,療效顯著。
從胃到腸的這段路程(即55-105cm)這50cm的過程,應該以慢中取勝。左手在患者鼻尖處固定腸管,右手持腸管,距離左手5-10cm,每次送入的長度在1cm以內,每次送管的時間應至少為3s(可在心中默念1001、1002、1003),緩慢的速度為管路順著胃壁延展提供了充分的時間,減少了因為送管過快而導致的反折。
有兩個一已在前文提到,一慢,即置管的速度宜慢;一變,即置管不順時,可變換體位?,F在說剩下兩個一,一吸,即隨著患者的呼吸,盡量在吸氣相送入,在呼氣相可稍作停頓,吸氣時合力是向內向下的,有助于置管的進行;一水,即當置管遇到胃壁有阻力無法前進時,可通過腸管注入5-10ml溫水,潤滑導管前端,繞開皺襞,繼續前行。
我們能用超聲看到鼻腸管在食道,在胃內,甚至可以看到它過了幽門,進入小腸,但從另一個角度,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超聲是在幫我們判斷或者說是幫我們驗證管路此時的位置,所以筆者更傾向于我們用超聲是來驗證,而不是引導,引導即帶領,如果我們用介入或胃鏡的方法可稱其為引導。不管怎樣理解超聲對于鼻腸管的意義,我們需要承認的是超聲給我們置管帶來了很大幫助,而徒手置入腸管的技巧和手法卻是整個過程中的關鍵。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下管也是同樣的道理,愿我們在一次次優美的“大C型”之后,練就自己的手感與技巧,練就我們的“下管如有神”。
參考文獻
[1]王輝娥,黃崇敏,吳小麗.重癥急性胰腺炎早期鼻空腸內營養的護理體會[J].江西醫藥,2005,40(8):490-491.DOI:10.3969/j.issn.1006-2238.2005.08.035.
[2]張莉紅.1例昏迷119天植物人促醒的護理[J].當代護士(學術版),2006,(1):64-65.DOI:10.3969/j.issn.1006-6411.2006.01.049.
[3]牛麗,李彥杰,秦合偉,盧永保,孫鈺斌,李斯錦.腦卒中后吞咽障礙康復評估和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20,17(28):48-51,63.
[4]肖衛紅,吳碧玉.腦卒中后吞咽障礙的康復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7,23(7):783-787.DOI:10.3969/j.issn.1006-9771.2017.07.009.
[5]T/CNAS 20-2021 成人鼻腸管的留置與維護 中華護理學會團體標準
[6]崔玉萍.改良式注氣法鼻腸管置入術行腸內營養在重癥胰腺炎患者中的應用及護理體會[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18,18(5):159-160.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8.05.084.
[7]李晨露,程云,趙麗蓉.提高重癥病人鼻腸管盲插置管成功率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7,31(35):4465-4468.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7.35.005.
[8]陳娜娜.危重患者幽門后放置螺旋鼻腸管輔助方法的研究進展[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21):197-198.DOI:10.19347/j.cnki.2096-1413.201921081.
[9]東莞市人民醫院.一種床邊插空腸管的可視化裝置:CN202122350602.8[P].2022-10-11.
[10]朱佳,趙瑩,孫婷,邢哲,劉長浩.經鼻胃鏡下行空腸營養管置入術的臨床應用[J].遼寧醫學雜志,2010,24(1):13-15.
[11]中國重癥超聲研究組,孫建華,王小亭,張青,趙明曦,馬玉芬,郭海凌,李尊柱,劉大為.超聲引導聯合胃竇漸進式注水法在鼻腸管放置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雜志,2017,52(12):1418-1421.DOI:10.3761/j.issn.0254-1769.2017.12.002.
[12]劉曉琳,沙正布,劉敏,周莉.鼻胃鏡下雙導絲引導置入鼻腸管和鼻胃管的方法及護理配合[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18,3(21):48-49.DOI:10.3969/j.issn.2096-2479.2018.21.037.
黃湘俊,王永恒.DSA引導下經鼻腸梗阻導管置入治療難治性粘連性腸梗阻[J].中國介入影像與治療學,2020,17(2):80-83.DOI:10.13929/j.issn.1672-8475.2020.0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