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本站 作者: 管理員 點擊: 日期: 2022-11-30
摘要:何謂小兒體液療法體液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體液平衡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條件。體液平衡包括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度和滲透壓的正常,主要依賴于神經、內分泌系統和肺、腎臟等器官的正常調節功能。由于小兒體液占體重比例比較大、器官功能發育尚未成熟、體液平衡調節功能差…
何謂小兒體液療法
體液是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保持體液平衡是維持生命所必需的條件。體液平衡包括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度和滲透壓的正常,主要依賴于神經、內分泌系統和肺、腎臟等器官的正常調節功能。由于小兒體液占體重比例比較大、器官功能發育尚未成熟、體液平衡調節功能差等生理特點,小兒極易受疾病和外界環境的影響而發生體液平衡失調,如處理不當或不及時,可危及小兒生命,因此液體療法是兒科治療中的重要方法。
一、小兒體液平衡特點
1.液體的總量和分布
體液由血漿、間質液、細胞內液3部分組成
年齡 | 細胞內液 | 間質液 血漿 | 體液總量 | |
足月新生兒 | 35 | 37 | 6 | 78 |
1歲 | 40 | 25 | 5 | 70 |
2-14歲 | 40 | 20 | 5 | 65 |
成人 | 40-45 | 10-15 | 5 | 55-60 |
2.體液電解質組成
小兒體液電解質成分與成人相似,新生兒生后數日內血鉀、氯、磷和乳酸偏高、血鈉、鈣和碳酸氫鹽偏低
3.水代謝的特點
① 水的需要量相對比較大,交換率高。體內水的出入量與體液保持動態平衡,即水的攝入量大致等于排泄量。每日所需水量與熱量消耗成正比。小兒由于新城代謝旺盛,排泄水的速度也較成人快。年齡越小,出入水量相對越多。嬰兒每日水的交換量為細胞外液的1/2,而成人僅為1/7,故嬰兒體內水的交換率比成人快3倍至4倍。此外,小兒體表面積相對較大,呼吸頻率快,因此小兒年齡越小,水的需要量相對越大,不顯性失水相對越多,對缺水的耐受力也越差,在病理情況下較成人更容易發生脫水。
② 體液平衡失調功能不成熟,腎臟的濃縮和稀釋功能對于體液平衡調節起著重要作用。
二、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
1. 脫水
脫水是指體液總量尤其是細胞外液量的減少,由于水的攝入量不足和(或)損失量過多所致。脫水時除水分丟失外,同時伴有鈉、鉀和其他電解質的丟失。
①脫水程度如圖所示
輕度 | 中度 | 重度 | |
精神 | 稍差 | 萎靡 | 昏睡或昏迷 |
眼淚 | 少 | 明顯減少 | 無 |
尿量 | 稍少 | 明顯減少 | 極少或無 |
皮膚 | 干、彈性可 | 干、彈性差 | 干、彈性很差 |
前囟眼窩 | 稍凹陷 | 明顯凹陷 | 深陷 |
末梢循環 | 正常 | 四肢稍涼 | 四肢厥冷 |
體重減少 | <5% | 5%-10% | >10% |
②脫水的性質 分為等滲性脫水、低滲性脫水、高滲性脫水
2.低鉀血癥
正常血清鉀濃度為3.5-5.5mmol/L,當血清鉀低于3.5mmol/L時為低鉀血癥。
【臨床表現】主要有神經肌肉應激性降低,四肢乏力,腱反射減弱或消失,腹脹,腸鳴音減弱或消失,重癥時出現肌肉緩解性癱瘓,呼吸肌麻痹,心跳增快心律失常,心電圖表現T波低平、雙向或倒置,ST段下降、Q-T間期延長、出現u波等;嚴重時出現心搏驟停。
【治療原則】主要治療原發病及補充鉀鹽。低鉀血癥一般采用補氯化鉀,每日氯化鉀劑量為3~4mmol/kg,相當于氯化鉀200~300mg/kg,分次口服即可,重者須靜脈點滴,液體中鉀的濃度不能超過0.3%,每日給鉀總量通過靜脈滴注時間不應短于6-8小時。切忌靜脈推注,以免發生心肌抑制而導致死亡。
3.酸堿平衡紊亂
正常人細胞外液pH值為7.35到7.45,pH值小于7.30為酸中毒,pH值大于7.45為堿中毒。
三、小兒體液療法
補充累積損失量
補充累積損失量是指補充發病后至補液時所損失的水和電解質量。
①補液量 根據脫水嚴重程度而定,原則上輕度脫水補50ml/kg,中度脫水補50~100ml/kg,重度脫水補100~200ml/kg,實際應用時一般先按上述量的2/3量給予。
②補液量 根據脫水性質而定。低滲性脫水補充高滲溶液,等滲性脫水補充等滲溶液,高滲性脫水補充低滲溶液。若臨床判斷脫水性質有困難,可先按等滲性脫水處理,有條件者最好測血鈉含量,以確定脫水性質。
③補液速度 累計損失量應在開始輸液的8~12小時內補足,滴速約為每小時8~10ml/kg,重度脫水或有循環衰竭者,應首先靜脈推注或快速靜脈滴入以擴充血容量改善血液循環及腎功能,一般用2:1等張含鈉液(2份生理鹽水+1份1.4%碳酸氫鈉)。
四、小兒液體療法的護理
1.補液前的準備階段
補液開始前應全面了解患兒的病史、病情、補液目的及臨床意義,應以高度責任心,迅速認真地做好補液的各項準備工作;熟悉常用液體的種類,成分及配置方法;向家長及患兒解釋治療目的,以利于配合,對家長應解釋治療的原因,液體療法需要的時間及可能發生的情況,使其了解整個治療過程,并指導家長參與治療過程,對年長患兒也應做好鼓勵和解釋工作,以消除其恐懼心理。
2.補液階段
①注意觀察生命體征:對于水、電解質紊亂患兒,應注意觀察體溫,脈搏,血壓,呼吸等生命體征,并監測體重變化。若生命體征突然變化,應及時記錄并報告,以調整治療方案。
②觀察脫水情況:注意患兒的神志狀態,有無口渴、皮膚、粘膜干燥程度,眼窩及前囟凹陷程度,尿量多少,嘔吐及腹瀉次數及量等。比較治療前后的變化,判斷脫水減輕或加重。
③觀察酸中毒表現:最重要的表現是呼吸改變,其次為口唇櫻紅和神經精神系統抑制征象,如乏力、精神不振、嘔吐、嗜睡。
④觀察低血鉀表現:注意患兒有無神經、肌肉興奮性降低,如腹脹、腸鳴音減弱、腱反射消失等;有無心音低鈍或心律不齊等。補充鉀時應遵循見尿補鉀的原則。
⑤觀察低血鈣表現:當酸中毒被糾正后,由于血漿稀釋、離子鈣降低,可出現低鈣驚厥,個別抽搦患兒用鈣劑無效,應考慮到低鎂血癥的可能,補液中應注意堿性液體及鈣劑誤漏出血管外,以免引起局部組織壞死。
3.準確記錄液體出入量
24小時液體入量包括靜脈輸液量、口服液體量及食物中含水量,液體出量包括尿量、嘔吐量、大便丟失的水分和不顯性失水,計算并記錄24小時液體出入量,是液體療法時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
Copyright@ 2007-2017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護士網隸屬 威海萬方人才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魯ICP備17006509號-4
山東省外派護士培訓基地 -官方QQ群:279908486(1000人超級群)、243877850(新群)、82799831、103532698
電話:4006707779(全國統一咨詢電話) 站長電話:0631-5225621 郵箱:nurse@nursesky.com